耐磨性:强 | 平整度:30mm | 基层强度:强 |
耐酸碱性:强 | 耐冲压性:35mpa | 铅笔硬度:莫氏6.9 |
品牌:桓石 | 规格:15kg |
生态环保型透水混凝土路面在城市建设中推广
近年来,江西许多城市在建设中大量采用水泥、花岗岩、大理石硬化地面,阻止了雨水直接渗入地下,对城市生态环境带来危害 城市里土壤越来越少。
近年来,我省许多城市在建设中大量采用花岗岩、大理石、釉面砖、水泥和柏油等不透水材质铺设地面,而这种被称作“死亡性地面”的硬地面对城市生态环境带来不小的危害。为此,省政协委员刘政民提出了《建议在南昌市实施“把雨水留下工程”》的提案,建议南昌市学习国内外一些城市的做法,将人行道和公共硬化地面改为透水地面。
硬化路面阻隔雨水渗透
谈到城市地表封闭的危害,刘政民认为,硬化地面完全阻隔了雨水直接渗透入地,阻断了雨水直接补充地下水的途径,使城市地下水位难以回升,直接影响植被的健康,也加重了城市的干旱、缺水问题。硬化地面还加重了排水管道的负担,一遇暴雨城市就积水,到晴天时,地面又因干燥而尘土飞扬。 刘政民说:“南昌市虽然是水资源较丰富的地方,但也丰枯不均,个别年份从河道取水困难。有的地方超采地下水,引起地面沉降,这实际上也是一种生态灾难。
“热岛效应”加剧
刘政民介绍,硬化地面光反射强、热辐射大,进一步加剧城市“热岛效应”,这也是南昌夏天越来越热的重要原因之一。 此外,土壤减少后,对城市地表水质还将产生严重的影响。由于城市地表存在大量尘土和污染物,虽然雨水洗涤了地表,但将这些污染物也快速带入了城市河道。据研究,城市地表径流中的COD、重金属、氮、磷等污染物,甚至超过生活污水。在排水不畅的地段,积聚的污水造成了严重的环境问题。受水分下渗减少的影响,土壤的环境净化功能不能被有效利用,还失去了水库功能。
地面建设要考虑“透气”
刘政民认为,城市要留住雨水并不是什么难题:将人行道和公共硬化地面改为透水混凝土地面,使降水透过透水混凝土地面渗入地下,成为地下水。这样既可以平衡城市生态系统,补充地下水,又由于透水混凝土地面通透“地气”,使地面冬暖夏凉,还能降低噪音,减少扬尘污染。此外,它还可减少强降雨后地面积水量,减少城市排涝站的排涝容量和排涝时间,可谓一举多得。欧洲一些城市都在广泛应用生态环保型透水混凝土地面,而一种环保透水材料制成的高透水性混凝土路面砖,近年也在上海大面积推广。
刘政民建议,南昌市在城市建设中可以先试点后推广实施“把雨水留下”工程,并在全省推广。